“枫桥经验”在武侯——“信托制物业”专治小区里的“凭什么”

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,就地化解。”从20世纪60年代起,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(现诸暨市)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社会治理的“枫桥经验”并推广到全国。



如今,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内展示着全国各地31个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“枫桥式”工作法,其中就有来自成都市武侯区的小区物业矛盾“信托制”解纷工作法。



什么是“信托制”物管?

与传统物业管理相比

“信托制”物管的优势在哪里?

↓↓↓

聚焦现代城市小区物业矛盾纠纷高发频发等问题,武侯区创新借鉴信托理念,通过基层党组织、小区业主、物业企业“三元共治”,创新培育了党建引领、公开透明、开放参与、信义为本的“信托制物业”模式,重构信任关系,创新财务制度,完善监督机制。


5年里,“信托制物业”已成功导入50余个小区,不仅实现了物业服务信任度、物业费用收缴率、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物业矛盾纠纷“三升一降”效果,消除业主与业委会、物业公司的“信任赤字”,同时更为有效减少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。


先行先试

蹚出一条创新路径

“业主凭什么要交那么多物管费?物业干了多少活,凭什么还涨价?”美领居业主委员会主任黄健说,业委会本来就是为了帮居民干点实事,可自己话还没说,就有无数的“凭什么”跳出来,工作特别难做。长此以往,“没人愿意来管”变成了美领居小区最大的问题。



2018年,武侯区开始推行“信托制”,“没人愿意来管”的美领居成为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小区。全新的物管模式让黄健眼前一亮,“比如说小区地面停车,原来物业每个月上报的收入是2500元,实行信托制一切公开透明后,业委会发现上报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巨大差异。于是,业委会就要求物业公司更换小区项目经理,现在小区地面停车费每月收入达到1万块钱。”



从2018年到2020年6月,历时一年半,信托制物业经历了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在小区里,物业、信托、基层治理等领域专家、律师和一线实践者多次召开头脑风暴闭门会议、可行性论证会议,形成基本共识,启动项目试点;依托武侯社区基金会,以项目化方式,组建专业队伍,深入开展社区“约课”培训、小区选点宣讲,以物业矛盾突出小区为重点开展小区营造;发挥社区党委搭台协调、把关定向作用,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,凝聚信托物业共识,通过民主表决,首批7个小区引进落地信托物业。



分类深化

建立一套推广体系

位于安居街88号的戎居苑小区是一个修建于2002年的小区,因为不公开、不透明、缺监督少制约,业主和物业之间互不信任,物业矛盾纠纷和不满不断叠加。



2021年初,在得知武侯区推广信托制物业模式后,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成员积极行动起来,于当年9月通过业主共同决议,引入了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,解决了“物管费难收”的问题,收缴率高达100%。



自此,小区管理和服务品质大幅提升,物业积极了解业主需求,及时做出回应。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,居民和物业公司遇事共同协商,利用小区内1200余平方米闲置空间,打造“戎居人”主题党建活动室,引入院落厨房、理疗康复等居家养老服务,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,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安全感,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


针对不同类型小区(院落),武侯区探索适应其问题特点的实施路径,持续完善配套,积极赋能推广——针对商品房小区,突出业主大会主体作用;针对老旧院落,突出居民代表会议授权;针对安置小区,突出街道社区主导和居民教育;针对小产权房小区,突出全体业主意见。



此外,武侯区已建立500万元小区治理专项基金,投入年均200余万元公益创投项目,出台落实社会企业扶持政策,培育信托物业领域社会组织和物业企业30余家、社区两委100余人;编制《信托制物业服务指南》,开发线上信托物业信息平台,参与发起社区信义治理学院,出版信托物业实践研究专著,大力宣传和塑造社区治理品牌。


提质扩面

构建一个生态体系

“卢书记!绿化带堆放了大量垃圾,臭气熏天,社区管不管?”“卢书记!我的汽车昨晚停在小区又被擦挂了,咋个赔哦?”……这是长寿苑社区书记卢洪鉴工作的真实写照,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、处理不完的事情,其中很多都是老旧院落管理中的鸡毛蒜皮、矛盾纠纷。长寿苑内有6个老旧安置小区,共有住户0.9万人,基础条件差,居住人口杂,使得院落治理工作难度一直很大。



今年1月1日,社区与智乐物业签约,完成了信托制物业版本升级,最核心的内容就在于引入信托公司,设立信托计划,信托公司成为了受托人,而物业公司变成了信托计划中的物业服务执行方。



社区居委会在居民代表会议授权下,代表居民作为委托人;将片区内的停车费收益等所有公共收益,依照《信托法》设立为物业服务信托计划,专门用于该片区的物业服务管理;中国外贸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,负责该信托计划的资金监管、信息披露等职责,根据物业公司履行物业管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按月拨款;社区居委会作为受益人,以片区院落居民物业管理服务为特定目的,其实质还是全体居民受益;物业公司作为信托计划中最重要的物业服务的执行方,依据各方参与的开放式预算确定的“物业服务质量标准”和“年度收支预算”,开展物业管理服务,做到公开透明、开放参与。



从2018年的初次尝试,到2023年的50多个小区成功导入,一个规范化、标准化的可持续小区治理发展生态体系已经形成。通过引入信托公司,试点物业服务信托、公共收益信托、院落自治信托等新模式,小区治理更好地实现了资产隔离、保值增值和法定信义义务等功能。2023年9月,武侯区正式开展全国首个社区信义治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,在小区治理中贯穿自治、德治、法治,成为践行基层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。


记者:胡晓枭

编辑:杜仲影

审核:王正云 兰 波


*转载请注明来源:武侯发布

*为保证画面质量请勿裁剪图片



往期推荐





公开征集 | 2024年武侯区民生实事项目,想听听您的意见!

第四届武侯区青春讲解员大赛网络投票通道已开启,请为他们投票→


到成都街头走一走 l 玉林路民谣擂台, “民星”与“歌迷”热烈互动